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21日
同志们:
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2008年工作,研究和部署2009年工作。明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将亲临会议听取同志们发言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关于2008年教育工作回顾
2008年是党和国家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教育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展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08年9月1日,免除了全国城市28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亿6千多万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是继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广大师生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过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我们可敬的老师用伟大的师爱和无私的奉献践行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神圣职责,我们可爱的孩子用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区学校如期复学开课,为夺取全国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学校德育、教学内容方法、招生考试评价、师范生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项改革深入推进,高校阳光招生、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稳定高校伙食价格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等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国务院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将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第一个教育中长期规划,标志着教育宏观政策和战略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教育战线的努力工作,为党和国家成功办成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各项部署,着力抓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三项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认真落实“三大任务”,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
第一,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在全国城乡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将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普遍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和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收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工作成果。教育督导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第二,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成功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入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相对稳定高校招生规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607.66万人,加强了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培养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正在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对高校建设、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良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展开,“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高校共建工作深入推进。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支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双语教学及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重视学前教育,乡镇幼儿园建设得到加强,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关心特殊教育,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显著,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扩大到21个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全面实施,中考改革全面推进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与高中课改相衔接的高考内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中课改试点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逐步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第二,完善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项分配制度的改革举措,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继续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积极开展了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先进)集体和英雄(先进)个人宣传表彰活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不断创新,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和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深入实施,取得新的进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8年,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情况良好,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继续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得到加强。深入实施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得到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高校人才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第三,推动和落实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达到527亿元,地方财政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以落实保障机制,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提高到150元和250元;向所有农村孩子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和初中生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90元和140元;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安排了专项资金40.1亿元。同时,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以及各项教育重大改革项目与工程项目经费得到全面落实,还推动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6亿元,帮助解决北方高寒地区冬季取暖费问题。坚持勤俭办教育、办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推进。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公平,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得到进一步落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深入实施,确保了高考招生录取公平公正。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新的成效。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截至2008年9月1日达到73.8%,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一年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法制建设、语言文字工作、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部机关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我们党和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30年,也是我国教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30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一个有着2亿5千多万学生的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教育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带入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归结起来可以用“两个跨越”、“一个突破”、“一个重大步伐”和“一个确立”来概括。“两个跨越”,一个是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人口普及率达到99%,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一个是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居世界第一,这是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个重大步伐”,就是实现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教育理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成为教育战线的奋斗目标。“一个确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通过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就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3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及相关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有: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全国城乡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发展格局;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正在成为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学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机制初步形成;改革办学体制,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改革教育投入体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和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得到切实保障;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教育工作者忠诚奉献、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结果。30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和所有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使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教育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教育发展仍然不全面、很不平衡,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等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急需人才紧缺与结构性过剩问题并存,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学校的知识贡献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很严重,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德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仍然滞后,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还不完善,教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还不健全,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群众意见很大,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高校毕业生就业、幼儿教育收费、学校安全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行政管理方式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发挥地方和基层积极性还不够,教育督导需要尽快得到加强;政府和学校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很好落实,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很好形成;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教育对外开放层次有待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需要增强。
——教育优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宣传引导不够,还没有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发展的重点需求和教育投入的政策项目还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还缺乏有效机制,各级各类教育仍然不同程度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加强新的战略思考、推出新的政策举措,更加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
二、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做好2009年的教育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落实2009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做好各项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过新中国建立近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国家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的目标,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面对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我们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谋划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的安排和部署,从2008年9月开始,用1年半的时间,自上而下地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部直属机关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首批活动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已经全面展开,将在2009年2月基本完成。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第二批活动单位,中小学作为第三批活动单位,将先后于2009年3月和9月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要“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出发,教育部党组在直属机关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明确提出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
紧密联系教育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统筹教育发展、改革和稳定。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两个根本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要“制定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基本国情,体现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划纲要”,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
要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2009年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负责人的职责,确保全体党员全员全程参加。要着力抓好落实,严格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扎实开展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要确保取得实效,做到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学习实践活动同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结合起来,同做好2009年教育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要把研究制定高质量的规划纲要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任务。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制定规划纲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制定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纲要。要全力以赴把这件关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大事办好,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要把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央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应当成为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教育发展机遇、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教育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找准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制定规划纲要、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政策措施。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制和机制。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全面规划和部署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好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要坚持教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要坚持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教育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发展道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促进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安排了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和总体战略研究组,组织了有关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调查研究,还将开展社会公开讨论,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在深入调研、广纳群言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各地各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也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对本地本校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
(三)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集中力量办好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保质保量完成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调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加安排的1000亿资金中,追加教育投入达到44亿元,主要用于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地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到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既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也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好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加强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在阳光下实施、阳光下运作,首先打好今冬明春这一仗,并把抓质量、抓进度贯穿始终。进而,要集中力量做好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的规划和部署工作,积极争取在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中,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坚持把农村教育放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继续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二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三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四要以服务“三农”为方向,加大高等学校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五要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
三、关于2009年教育重点工作
全面完成教育工作中心任务,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09年还要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国家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期盼进一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推动素质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坚决克服“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下大决心、下大力气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均衡配置资源,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二是均衡配置教师,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推进校长、教师定期交流;三是全面推行把示范高中的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全面推动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四是在清理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基础上,继续支持和办好一批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五是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评价、监测和督导机制。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先进经验,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活动,努力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二,继续抓好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两大重点。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要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主题,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切实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各项重大政策举措。继续抓好德育课程教材建设,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将德育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研究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二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要在继承和弘扬我国教育传统优势,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修订工作,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第三,巩固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三项重要成果。一是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落实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快快乐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科学营养和预防近视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深入推进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全面推进中考招生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全面推行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式改革。做好重点建设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工作。三是大力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教育督导条例》即将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各地要抓紧做好学习、贯彻和实施工作。继续开展部分省(区)“两基”国检工作,做好“两基”巩固提高督导复查工作。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重点专项督导检查,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试点。积极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建设。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
第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服务。传播家庭教育正确理念和科学方法。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促进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格局。
(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着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中之重是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新增教育投入的重点。继续巩固和发展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已有成果,要重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和质量,切实抓好四件大事:
第一,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和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建立健全经费拨付使用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中小学预算制度。加大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工作力度,争取在三年内基本化解这个历史欠账。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研究和工作力度。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第二,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对全国校舍特别是城乡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尽快组织维修、加固和改造,确保学校校舍安全。同时,抓好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第三,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和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造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学生生活设施,为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实验装备水平和图书体育器材配备质量,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建设。
第四,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大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丰富农村学校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使广大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人类文明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教学应用指导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坚持应用为主,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农科教结合和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密切结合起来。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要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要继续坚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和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第一,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中央已经决定,2009年起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同时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争取若干年内对所有农村生源实现免费。这是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要切实抓紧抓好这项改革试点。
要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努力实现2009年招生840万人的目标,这既是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巩固和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成果的需要。要创新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大力支持和深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重点提高实践能力。近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发展充满生机活力。今后,要重点抓住顶岗实习这个关键点,集中力量解决这个难点问题,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切实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一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完善弹性学习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学生实习保险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深入推进实施“一网两工程”。要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基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村学校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推动形成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进一步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第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行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计划向农村倾斜政策。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全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高职业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深入推进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巩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质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目前有些地方有些同志依然热心于“规模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冲动非常强烈,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务必要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第一,走内涵发展道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继续稳定招生规模,认真做好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力度。各类高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各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布局;还要制定鼓励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充分发展,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各自的贡献。
第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提高质量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支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进以导师负责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大力气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各项工作要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统筹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大力加强教学科研能力建设。规划和启动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第三,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校科技创新组织、培育和协调力度,加强高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推动高校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支持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开展自主科研。启动高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体系。深化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区域布局,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和行业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专项,继续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全面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第四,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支持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高水平大学步伐,努力使更多的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和人力资源强国服务的能力。
(五)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着力建设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为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成人继续教育首先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2009年,要重点抓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广泛开展面向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退役士兵、进城农民工和下岗轮岗职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服务。二是完成3000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6000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促进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发展。
第二,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支撑平台。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支持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全社会、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进一步总结经验、抓好试点、完善政策、理顺体制,科学设计和统筹规划教育体系和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全社会教育文化科技资源的作用,形成开放立交的教育网络,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努力使人人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一,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这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集中力量把这件好事办好,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大力加强政策落实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中央的决策和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稳妥做好这项重点工作。
要把实施绩效工资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农村学校编制,强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二,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2009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各地也要积极推进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争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达到20万人。完善和扩大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努力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计划相结合的新机制。全面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行动计划。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选派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第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要着力抓好三件事:一是抓教师培养。启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举措,支持地方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二是抓教师培训。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三是抓师德建设。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特岗、特聘和特邀”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从企事业和社会招聘教师的工作力度。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
第五,加大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启动实施新一轮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通过组织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等项目,做好吸引和培养一流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工作,努力形成“大师+优秀团队”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格局。研究制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引智基地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办好教育、办好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中小学校长和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要按照依靠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积极推动校长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七)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和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2009年,要继续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教育惠民举措和重要政策:
第一,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做好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使大批高素质人才能够及时进入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这项工作。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部门“三定”方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拟定毕业生就业政策,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这是一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和部署,积极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部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动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久前还专门召开会议对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同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尽快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主动争取财政投入,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并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引导和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到部队、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第二,切实做好地震灾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确保2009年秋季开学时大部分学生回到新建校舍学习生活,是中央对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切实落实《汶川地震学校灾后重建规划》,以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灾区学校灾后重建。在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继续实施地震重灾区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资助政策。加大地震灾区教育对口支援组织协调工作力度,根据灾区教育系统恢复重建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为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提供形式多样的支持和服务。
第三,全面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形成,覆盖了大中小学和各级职业院校,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全面抓落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全国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加大对寄宿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力度,以及改善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和解决北方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等项政策措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好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以生源地信用贷款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扩大贷款覆盖面,完善和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第四,继续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学校设置、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和落实好这些政策。办好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办好高校民族班、预科班。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师建设,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切实做好支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教育工作。
第五,继续实施高校阳光招生政策。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多渠道信息公开体系。做好高考命题、试卷的安全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危害考试安全和录取公正的行为,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和民办高校违规招生行为。加强研究生、成人高校招生管理和监督。
第六,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收费。继续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做好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取消10项教育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研究和制定幼儿教育收费政策。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坚决制止乱收费。推行教育行风评议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七,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和谐凝聚人心,和谐团结力量,和谐发展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首先要确保学生安全、让家长安心,“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时刻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心上,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必须亲自抓、抓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普遍开展安全演练活动,重点抓好学校校舍、公共卫生、冬季取暖、寄宿制学校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把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
要大力开展校园植树活动,积极建设绿色校园,努力使每一个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要大力倡导和培育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让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引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地。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科学发展,要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教育改革开放的共识。过去的发展靠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进入发展新阶段,面临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开拓发展新局面,必须高举改革的旗帜不动摇,更加重视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更加重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一,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积极支持地方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等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深入推进直属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集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切实做好规范独立学院和民办幼儿园发展和管理工作。加强语言文字应用和管理。继续加强教育宏观管理,运用法律、规划、拨款、督导评估、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等宏观调控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
第二,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进程,力争在2009年上报国务院审议。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继续做好《考试法》的修订工作。全面启动《终身学习法》起草工作,深入落实我部制定的教育立法规划。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加大对教育法律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第三,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推动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办学和依法办学,继续深化校务公开,保障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全面实施和切实落实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和聘任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办好高校学生食堂。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第四,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坚持把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深化与外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教育高层磋商机制,继续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历学位互认,强化实质性教育交流与合作。改进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深入推进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做好俄语年各项工作。研究制定《汉语国际推广中长期规划》,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做好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服务。支持公民出国自费留学。加强教育涉外活动的监管和引导。继续做好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工作。
(九)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提高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努力提高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大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努力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做好直属高校巡视工作。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普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健全民办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努力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素质。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党风廉政建设尤为重要。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紧紧抓住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加大惩治腐败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改革发展环境。
第三,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来保障。多年来,教育系统保持稳定,不仅保证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而且为全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稳定压倒一切。2009年的重大政治活动多,敏感期相对集中,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维护稳定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一段时期以来,部分省市先后出现的教师因绩效工资待遇问题、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和代课人员问题而聚集、上访等群体性事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麻痹大意,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加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教育,把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保护好、引导好。二要做好各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夯实维护稳定的基础。三要加强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有效应对社会思想多元化、互联网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校园安全形势复杂化等多种安全隐患,做到形势判断准、工作部署早、落实抓得快。四要加强综合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和不稳定隐患,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继续作出贡献。
同志们,元旦、春节即将来临。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向在座的同志们和全国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