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推荐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推荐阅读 -> 正文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走过灾难的这一年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09-05-12

——深情回顾“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 

    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怆然回首,在苍茫大地上,震后重生的四川留下一串情动天地、气壮山河的足迹。这一年,我们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书写了坚强与奋起!

  我们欣慰地看到,历经旷世之灾,四川没有垮,四川的经济没有垮,四川的精神没有垮,四川人民挺直脊梁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

  山河破碎的震撼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绵竹市汉旺镇东汽广场上的时钟永远定格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灾难。

  8级强震瞬间撕裂龙门山脉,从震中映秀到汶川北川青川,断裂带绵延300多公里,重灾区10万平方公里,山崩地裂,山河破碎,房屋倒塌,道路阻断,锦绣大地满目疮痍。在藏羌家园汶川北川,在工业重镇绵竹汉旺,在旅游胜地卧龙都江堰,昔时的美丽家园顿成废墟。最让人揪心的是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的伤痛,数万亲人顷刻罹难,无数同胞在危楼破墙之中亟待救援,上千万群众痛失祖祖辈辈辛勤经营的家园。

  四川骤临大难,共和国遭遇国殇。灾难,震裂四川,震撼中国,震惊世界。

  艰苦卓绝的抗争

  空前的灾情牵动中南海。党和国家领导人急赴一线,靠前指挥。共和国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音震撼山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怀温暖人心!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救援十万火急。灾区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灾区群众奋起自救,各方救援力量全速挺进。高扬的党旗下,各级党组织勇敢担当、抢险救人,成为引领群众的坚强堡垒;13万子弟兵千里跃进,用血肉之躯筑起救民于危难的钢铁长城;白衣天使与时间赛跑、与死亡竞速,点燃绝地逢生的希望之光。来自大江南北的志愿者,自发救人的“的哥”,义务献血的长队,捐献拾荒收入的老人,汇成战胜特大灾难的滚滚洪流,彰显出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守望相助、心手相牵的伟大力量。83988名群众从废墟中抢救生还,36万多名重伤病员得到及时收治,死亡率和致残率降到最低。

  千难万险不放弃,硬仗一场接一场。决战唐家山堰塞湖,部队官兵日夜奋战,悬在绵阳人民“头顶”的威胁被安全排除。鏖战都汶路,筑路“铁军”仅用3个月,就穿越塌方山体,奇迹般地打通了连接汶川、理县、茂县的“生命线”。在最短时间内,灾区的通信、供水、供电得以抢通,104座堰塞湖、1996座震损水库化险为夷。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彻底防疫,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我们的人民安全度灾。

  大勇无前,大爱无疆,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和人物情动天地。谭千秋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英雄少年林浩用柔弱的肩膀将两位同学背出险境;慈爱的母亲用短信告诉身下护着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警花”蒋敏强忍失去10位亲人之痛坚守岗位多少昼夜;“敬礼娃娃”郎铮在重获新生的一刻举起稚嫩右臂表达感恩的心;“芭蕾女孩”李月用残缺的肢体放飞成长的梦想。一个个大写的人,永远感动和鼓舞着我们,永远与我们同行。

  生与死的抉择,泪与汗的交融,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力量令人惊叹,中国精神感动世界。

  难舍难离的百姓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千万群众无家可归,毁坏的家园亟待重建,百姓的期盼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开仓廪以济困苦,筑墟落以纳苍黎。震后3天开仓放粮,安定人心。实行“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尽快恢复受灾群众家庭生活。开展过渡住房建设百日攻坚,帐篷、板房、简易住房多措并举,3个月内解决了450万户因灾损毁房屋群众的过渡住房问题,1190多万失去家园的群众居有其所,与全国人民共享奥运辉煌。在夏末秋初全面启动“暖冬行动”,399万床棉被、490万件棉衣汇集灾区。“爱心助孤过年”活动使孤儿、孤老、孤残不再寂寞,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欢乐祥和过年。

  党的领导力,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危难时刻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省鼎力相助,18个省市对口支援。华夏同胞慷慨解囊,国际友人踊跃捐助。钱帛衣被,帐篷粮药,来自五湖四海的关怀和大爱,温暖着这片遭受地震灾害肆虐的土地。

  党政安民,百姓图强。“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就是灾区人民的风骨!即便脚下是废墟,灾区人民坚强地选择站立;即便前方是荆棘,灾区人民毅然地选择前行。汗水冲淡泪水,坚强走向自强,灾区升腾起浴火重生的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