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强调,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在总结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出的新要求。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党就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越来越大的发挥。在市场准入方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加快进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体系方面,包括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庞大,服务市场不断完善,同时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封锁,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在市场运行方面,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农业产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到95.6%、97.7%和91.9%。在宏观调控方面,以财税、金融和计划为主,辅之以用地审批、环境评价的调控体系逐步完善,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明显提高。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都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条件。
但是,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制度化的硬约束,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常常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资金资源看,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加之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造成利率和贷款的投向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市场供求,资金的市场配置常常被扭曲。从土地资源看,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方式出让,但一些地方为吸引投资仍然采用协议方式或“零地价”出让,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落实。从矿产资源看,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金属等矿产,国家要求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一些地方任意采用变通的办法,无偿行政审批或低价承包,没有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导致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私采滥挖,挖煤开矿成了一个暴利行业。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常常被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加之对市场资源配置影响最大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过多过大,直接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些情况说明,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要求上,而要让这种作用通过制度的方式体现出来、规范下来、运行起来。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到制度的层面,用制度加以固定,使之成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适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彰显强大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