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推荐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推荐阅读 -> 正文

《瞭望》文章:推动科学发展新部署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08-10-07

    通过学习实践,使科学发展观不仅管一般而且管根本,不仅管局部而且管全局,不仅管一时而且管长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中央还将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培训班,主要内容就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种种信息表明,中央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步入新阶段。围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规模学习实践活动将全面推开。

    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李兴山对本刊表示,从2003年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至今已近五年,大家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特征、精神实质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央也对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原则,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一些疑虑;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需要政策上、体制机制上的保障。

    李兴山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认识问题和改革问题。他指出,此次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增强各地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助于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最终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试点夯实全党学习实践基础

    此前,中央已部署于今年上半年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2007年12月,中组部、中宣部组成5个调研组,分赴部分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中管高校等单位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设想和试点方案。

    今年2月下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6个多月来,已有包括江苏省、江西省、四川省和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3个省、3个部、12个市县、2个中央企业、2所中管高校、1个中央金融机构等在内的23个试点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此次试点工作抓住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探索创新,基本实现了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预期目标,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累了经验。

    总结试点经验,中央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创新体制机制,为从根本上、长远上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既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事求是查找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各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的举措值得各地充分借鉴。如针对“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特征,试点城市河北省邯郸市实施了“双百+否决”的节能减排推进机制:对100家年耗能1万吨以上的耗能大户实施重点监管,强力推进100项重点减排工程;完不成年度减排目标的,整体工作一票否决,三年完不成节能减排目标的,主管干部一律免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民营企业停产整顿。

    另一个试点城市河北省唐山市,则摸索推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社会管理创新等60个科学发展的具体模式。

    以深入学习实践统一思想观念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害在思想观念的转变。

    李兴山说,近五年间,中央对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原则,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真正领会、真正落实。

    李兴山谈到要解决领会、落实的问题时说,一个关键点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所谓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是要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确实使广大领导干部从思想认识上主动按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做。

    一位大省省委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方法是人们对发展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实现途径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合乎规律的发展理念方法,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发展思路的形成和发展措施的提出能够给予科学的引导,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与规律相背离的发展理念方法最终必然导致发展的停滞、中断甚至倒退。

    他分析,三十年来,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在创新发展理念中破解发展难题,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路径依赖增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在于我们的发展理念方法不科学,集中表现为“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这样一些片面的关于发展的思想理念。

    解决这“十重十轻”问题,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推进科学发展。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思路上取得新进步。

    体制机制转变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领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之外,体制机制的转变也至关重要。解决了思想观念转变这个“想”的问题和体制机制转变这个“能”的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有真正的保证和动力。

    李兴山说,所谓体制机制的转变,就是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绩考核标准,确保广大领导干部能去按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去做。没有体制机制的转变,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就会有很大难度。

    近几年来,中央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新思想和新要求,包括“四个着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有关专家分析,这些新要求的落实,必须有体制机制的保障。当前的情况是,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已经能够深刻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落实上述思想理念就会比较顺畅。而一些地区发展水平比较低,仍将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在“快”字上。面对这些实际情况,如何做到“好”字当头,既要解决认识,也要从实际出发。

    李兴山说,在林权制度改革中,以往产权不明,权责不清,老百姓对于保护林地就没有积极性,认为不砍白不砍,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新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这样一来,做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产权清晰了,权力和责任也都清楚了,乱砍滥伐的问题也解决了。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教授指出,应当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

    他认为,越是进入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越是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制度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就越加凸显,就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克服在发展过程中人们个体行为选择和政府决策行为选择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防止对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暂时利益的过度追逐,纠正各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

    接受采访的专家们指出,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立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完善体制、长效机制和具体制度,使科学发展观不仅管一般而且管根本,不仅管局部而且管全局,不仅管一时而且管长远,不仅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