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推进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近日在中央党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学术研讨会,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王怀超教授主持会议。会议集中探讨了理论创新的内涵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何谓“理论创新”
界定“理论创新”的内涵是探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只有突破传统、陈腐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与会学者对“理论创新”的理解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基于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王贵秀教授指出,真正的理论创新必须在真正问题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理论创新不是政策、方针层面的,而是比政策、方针层面更高层次的创新。此外,脱离实践的“文字游戏”也不是理论创新。目前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直接体现在有的理论老百姓听不懂,不知道怎么做;专家也搞不清楚,更不知道怎么做。
许全兴教授指出,理论创新的关键是解决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判断一个论断是否是真理可借助形式逻辑:符合形式逻辑的论断不一定是真理,但不符合形式逻辑的论断肯定不是真理。我们的失误不是理论创新少了,而是理论创新讲得过多了,宣传的理论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基本使命。
庞元正教授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理论界思想活跃,这导致理论的解释力和自洽性式微,理论创新落后于实践发展,理论无法有效地回应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理论只有真正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创新,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来源。他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质疑权威。衡量创新的标准有二:一是事实判断,即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二是价值判断,即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贡献。
2.“返本”的理论创新。周熙明教授认为,返本方能开新,理论创新要实现五个“回归”:回归常识、常理、常情,回归历史和传统,回归科学和理性,回归实践和生活,回归世界文明潮流。
3.理论创新分为不同的情况。沈宝祥教授认为,对创新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视角,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真理,第二种是经过实践检验是站不住脚的结论,第三种是正在实践检验之中、目前还不成熟的理论。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还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真正的理论创新;人类文明成果。
谢鲁江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是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得出的结论,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创新有许多种形式,提出崭新的命题本身也可算作一种理论创新。
冯秋婷教授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要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如分出命题、观点、体系、政策等。理论创新的主体包括群众、政治家、理论家等,要分类阐述。理论创新不仅仅是党、国家的事,而且也是老百姓的事,创新只有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才会拥有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李援朝教授指出,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形态有总结性结论和探索性结论两种,所谓创新就是一种“新认识”。
陈述教授认为,衡量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标准在于看这种创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具体有以下几个考量维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道路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等等。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具体内容
学者们围绕会议研讨主题,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具体表现。
沈宝祥教授认为,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民主革命时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主要是从理想、信仰这种远大目标层面展开;第二个历史时期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当做社会主义的标准和样板,在实践探索中没有跳出苏联模式的窠臼;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恢复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并有所创新。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从而为社会主义作了准备,新民主主义论不仅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还有新民主主义国家论;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董德刚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第二,基于中国的发展方向、道路的探索形成对社会主义原则的新认识,这体现在三次重大转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形成了“新的政治经济学初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实现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目的的层面,细化了社会主义原则的层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转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目标的认识。第三,基于对中国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判断形成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新认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长期性;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有长处和短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利用资本主义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等等。
陈文通教授认为,90年来中国社会的主题是: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解放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新民主主义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因为这是不同于欧美、苏联的第三种形态,是作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并实现与社会主义相衔接。第二,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理论,这是中国式的工业化、现代化理论。但这一方面基于事实的理论抽象、理论概括不够严谨和科学。第三,提出科学发展观,纠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探索中的错误,不仅涉及社会主义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问题。
宋惠昌教授认为,邓小平提出的不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创新,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还是多研究些实际问题。
李良栋教授认为,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有四大方面: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指明了方位;第三,旨在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对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第四,提出以人为本回归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何建华教授认为,当前应该对社会主义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只有把最基本的问题搞清楚了,才有可能研究创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科学发展观;第四,以人为本理论。
三、科学严谨地对待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问题
1.严谨对待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多独创性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不但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但是,研究者不能把所有这些提法和做法都叫做理论创新,能够被界定为理论创新的应当是那些基础性、开创性和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和理论。
2.科学对待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目前在学术界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较多,但是存在以下值得商榷的方面:一是大多数研究者都是把前人没有提到的一些看法和提法归结为理论创新,从理论创新的基础性和开创性角度看并不科学;二是有些研究的视野只围绕某一代(位)领导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做法,比较注重“人”,而对理论本身的历史定位等问题关注较少;三是研究的范围局限于国内,缺少世界性的宏观视野研究,如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定位问题,较少人提及。
3.重视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替代物的社会主义制度,它的理论建树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了 90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和完善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智慧,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创新值得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