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2008年06月18日07: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广大灾区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汶川大地震破坏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为新中国之最,令世界震惊。灾难发生,举国奋起。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伟大力量,一场与死神赛跑、不惜一切代价抢险救人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
灾情巨大,人命关天。中南海时刻牵挂着灾区人民的安危冷暖: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时间明确指示,要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在灾情发生后不久就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盘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不顾安危、不辞辛劳,亲临灾区指挥救灾,使灾区人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极大地稳定了人心,极大地凝聚了力量。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希望。特大地震发生后,受灾最重的四川迅速作出反应。省委、省政府迅速召开会议,启动应急预案,作出紧急部署,成立“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坐镇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形成坚强的指挥和救援体系。全省人民按照省委提出的“灾区全力救灾,非灾区大力支援救灾”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投入抗震救灾。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不畏艰险,靠前指挥,组织群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迅速集结,奔赴灾区;医疗卫生等各类救援人员和志愿者日夜兼程,赶赴灾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区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大营救:救援部队突破禁区强行空降,不顾危险打通道路,舍生忘死废墟救人,创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效组织抗灾自救,顾不上亲人生死,顾不上自己安危,在灾难面前显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友爱互助、患难与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精神风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内外中华同胞心相连,与灾区人民共抗天灾,所捐款项和物资均创共和国历史之最,极大地支持了抗震救灾斗争。
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精神保证
地震可以使山河改变面貌、生命受到摧残、财富遭受损失,但它压不垮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摧不毁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抗震救灾斗争铸就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精神保证。
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越是艰难困苦、越在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就越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当地震灾害袭来,13亿中国人民立即紧急行动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为了托起生命的希望,人民子弟兵上演“生死突击”,多路并进开赴救灾一线,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为了托起生命的希望,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志愿者等奋力救援,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天。灾难当头,更加唤起了我们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使我们更加团结一心,形成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在人类抗灾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救灾行动能够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如此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不屈不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史上不曾向任何困难屈服,地震灾难更不可能把中国人民吓倒压垮。在这场罕见的特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是勇敢、坚强、沉着。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的声音;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无数双援助之手!这种英勇抗争、不畏牺牲、顽强拼搏、不胜不休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体现。这种精神是我们抵御各种危难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不屈不挠精神得到充分展示,让世人为之赞叹。
友爱互助。友爱互助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血浓于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自古以来就把友爱互助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在这场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友爱互助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友爱互助的动人篇章。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赶赴救灾第一线,舍生忘死,不惜一切代价开展救援行动。全国各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天南地北,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整个中华民族都心系灾区、支援灾区。友爱互助精神为灾区人民抗御灾难、重建家园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也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光大,使全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自强不息。抗震救灾斗争是对中华民族意志的一次严峻考验,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抗灾能力的一次现实挑战。在这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前,只有更加坚定地挺起民族的脊梁,自强不息,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面对大灾,党中央、国务院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科学应对、指挥有方,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保证了抗震救灾斗争有力有序有效展开,自强不息精神得到极大展现。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自强不息的事例数不胜数。多少党员干部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刚从废墟里被解救出来,就投入到抢险救人的行列;多少干部战士夜以继日,在抢救现场连续救人几十个小时……毫无疑问,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靠着这一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靠着这一精神,我们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大力弘扬包括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必能自强自立,我们的国家必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党必能兴旺发达。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这次抗震救灾的一面旗帜。灾难面前,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关爱生命、抢救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决不放弃。正是以人为本,让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正是以人为本,让中华民族的力量紧紧凝聚。这次抗震救灾之所以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正是由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第一次大规模调集多军种多兵种,全力救灾;第一次启动紧急应急机制,集全国之力支援灾区;第一次设立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举国祭奠遇难平民;第一次以开放的态度,让国际救援队直接进入灾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我们国家、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文明进步、团结自信、开放透明的中国。
展现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展现的。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临危不惧、顽强拼搏、抢险救人、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让党的先进性再一次充分展现出来。在巨大灾难肆虐面前,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灾区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生动诠释。
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等,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展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辉煌升华和深刻拓展。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的铸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次强有力的推进。抗震救灾斗争让人们进一步坚定了对我们党的无比信任,进一步夯实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他们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而奉献一切;在抗震救灾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孕育出的崇高境界和美丽心灵。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