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4点,学校第七届教学工作会开幕后,西南大学副校长、博士导师陈时见教授应邀为与会近300名代表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曾良主持。
陈教授以《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及其实现途径》为题,从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现实背景、实现途径及基本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当前,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大学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教学模式知识化的突出问题,大学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等是探索和实施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深刻现实背景。他精辟地指出:“知识,多不行,少也不行,不多不少时才最具创新力。”他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他认为,改革单一化人才培养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学个性化培养呢?陈教授介绍了四条实现途径:一是建构多样化培养体系,实行分类培养;二是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实行管理重心下移;三是建立结构化课程体系,整合基础、专业与个性化发展的关系;四是改革灌输式教育模式,推进自主学习。
陈教授还强调,实现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提供四个方面的基本保障,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地教育理念;二是建构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三是改革单一化的管理与评价模式;四是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他的报告理念先进,内容充实,鞭辟入里而又生动形象,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指导,使现场代表深受启发。
曾良副校长最后指出,个性化人才培养就是要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分层次、多元化的培养人才,就是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这也是我校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根据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改革培养模式,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他表示,此次报告对于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摄影:罗文萍 文字:院报记者团 陈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