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图文]我校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预防腐败专题报告会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3-05-17

    为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预防职务犯罪,5月16日下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预防腐败专题报告会,大会诚邀四川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刘光辉主讲。内江市纪委常委李斌、预防腐败室主任张彪,我校党委书记马元方,校长谢峰,党委副书记高宁、费文晓,副校长曾良、黄辉、赵明、张蕴书、刘博等党委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各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及辅导员,相关处室科级干部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马元方书记主持。

    反腐:永恒的政治命题

    反腐败,是所有执政者都必须面对的命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刘光辉副局长首先指出,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史有多久远,腐败就有多久远,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反对腐败、维护正义的努力亦贯穿人类史。

    刘局长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反腐的重要性。对于国家而言,腐败乃和平时期发展的最大威胁。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对于个人而言,反腐败的终极目标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刘局长通过分析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原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勇因腐败被法律制裁的案例,阐述反腐败对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剖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摇篮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刘局长认为,权力是腐败的根源。“绝对权力趋于绝对腐败,相对权力趋于相对腐败。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无论大小,均必定腐败!”刘局长如是说。他引用了孟德斯鸠和亚里斯多德的话,说明了监督和约束权力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论述了反腐败对掌权者的益处,任何掌权者,无论大小,都应当乐于接受监督、愉快接受制约。把监督制约视为政治人生中至为宝贵的保护因素。

    在刘局长看来,腐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谋“私”上。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结党营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藏私纳垢,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腐败的根治,应该把握一个“公”字,即公开、公平、公正、公允、公道。他大力赞扬了武则天提出的“理人之道万端,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公而已矣”,并感慨“戒石铭”把握到了政治的精髓,“戒石铭”正面镌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时刻警醒着为官者应严格恪守廉洁奉公的节操。

    刘局长总结概括出腐败滋生蔓延的三个“最佳时机”:一是当权力缺乏制度规范时;二是当权力缺乏文化约束时;三是当权力缺乏监督制约时。因此,制度、文化和监督是实现权力约束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创新:廉政(洁)风险防控机制

    结合我国当前的反腐败形势与对策,鉴于腐败滋生的条件,刘局长在报告会上强调,规模性、规律性腐败是防治的重点。他从文化与作风建设、制度与机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风建设之必修课必须包含以下六点:一是必须各个“一把手”带头;二是高度重视用人问题;三是必须注意“细(枝末)节”;四是必须逗硬问责;五是必须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六是必须注意形式与方法。

    刘局长认为,完善业务制度就是防腐败。在完善业务制度的方法上,他提出七个控制:结构控制、入口控制、终端控制、过程控制、环境控制、信息控制。其中,他用金刚石和石墨形象地描述了何为结构控制,即金刚石和石墨成分相同,均由碳原子构成,但由于组成结构不同,所以硬度产生了天壤之别。对于其他方面的控制,他亦举出实例进行讲解。

    在他看来,防腐败需要创新,他提出了廉政(洁)风险防控机制:按照定岗、定量、定级、定责、定制等方法进行系统防控,努力探索预警机制。

    “腐败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刘局长说。整个报告中,他用非常幽默生动的语言将反腐败的问题讲得妙趣横生,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他的报告旁征博引,纵论中外古今,运用了大量的经典史实和现实案例,带给了干部教师许多启迪和心灵的震撼,使人受益匪浅。

    校党委书记马元方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刘局长的报告对于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特别是即将开展的新校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要求大家把报告精神与反腐工作部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并希望大家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以事为镜,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慎独,慎微,慎初,慎交,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下午5点50,报告会圆满结束。

    (摄影:罗文萍  文字:陈蕾夙 何小丽)